近日,昭通学院与昭通垄兴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实施的“羊肚菌双膜小拱棚创新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取得新突破,预计亩产鲜羊肚菌可达300 kg,亩收益达4万余元。

2025年2月16日,由昭通学院组织,邀请昭通市农业科学院、市植保质检站等单位的专家对“羊肚菌双膜小拱棚创新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进行现场测产,经专家组赴昭阳区苏家院镇、布嘎乡及鲁甸县茨院乡试验示范基地开展现场随机取样。经现场观察并测定,试验示范羊肚菌长势良好,菇体形态优良,一级菇率达80%以上,第一批次采收羊肚菌鲜菇产量达152 kg/亩,羊肚菌还可采收1-2批次,预计亩产鲜羊肚菌可达300 kg。


近年来,昭通学院结合地方需求,扎实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应用,主动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昭通学院食用菌科研团队结合昭通农业和自然气候特点,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与昭通垄兴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展冬闲土地“羊肚菌双膜小拱棚创新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经多年的研究和总结,现已探索出一套成熟可靠的创新栽培技术,2024年底在昭阳区、鲁甸县、盐津县、镇雄县等县区示范种植156亩,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就业5000余人次,目前,各地羊肚菌生长表现良好,已陆续进入采收期,凸显出该技术的成熟和可靠性。


昭通学院食用菌科研团队与昭通垄兴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结合昭通自然气候特点探索出的“羊肚菌双膜小拱棚创新栽培技术”,有操作简便、投入低、稳定可靠、便于推广等特点而深受种植户的认可。该模式每亩总投入0.8-1.0万元,收益4万余元,净收益可达3万元。羊肚菌在昭通地区的适宜种植时间为10-11月,翌年2-4月采收结束,采收完羊肚菌后,继续种植玉米、水稻等作物;同时,种植羊肚菌的地块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后续作物的生长,实现“菌粮循环”双丰收,提高了冬闲土地的利用率,真正让"冬闲田"变成"致富田",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图文:包刘媛
一审:包刘媛
二审:叶夏英
终审:桑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