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昭通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实践教学   >   正文

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记(二)——记海子坪保护区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8-24

海子坪保护区属于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辖片区,以保护天然毛竹林、水竹林、罗汉竹林等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位于彝良县东北部洛旺乡中厂村,地处滇、川边界,与四川筠连、昭通市镇雄县、威信县接壤,距彝良县城160公里。2020年7月30日至8月8日,我们在结束对小草坝和罗汉坝的科考后,由我校植物学专家田虹副教授领队继续深入海子坪保护区进行高等植物的普查及其它科研工作。

完成了前一个站点的任务,我们就转战海子坪。一路上天气格外晴朗,白云也绽露笑容,途中景色简直美到翻,美好的开始甚至让我对海子坪之行充满幻想;然而,困难正在前方等着我们。到达海子坪后才知道这儿是最艰苦的一站,环境和气候都是相当的恶劣,但是在田虹副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没有一个队员掉队,在这里我们每一天都很充实,顺利完成了为期十天的植物科考。

第一天上天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途中竟然是下起了大雨,但是我们仍不害怕继续前行,一路上我们都是穿着水鞋,打着雨伞(或者穿着雨衣),再大的雨也挡不住我们科考的热情,查找植物,采集图片,植物定位,压制标本等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忙的不亦乐乎。幸好一路都有护林员为我们保驾护航。

危险总是在最忙碌的时候慢慢走近。第一天是在下山的路上,队伍前面的队员不小心弄到了马蜂窝,尽然没有发现,我们后面的人直接被马蜂追,前面的人反应快,大步的跑下山了,走最后的那个护林员叔叔帮我们抗下了所有,因为脚痛的原因跑不动,只能在原地等着观察找准时机,最后他换了一条路下来,身上被蛰了十多下。第二次是我们爬山的时候,“故事”又再一次重演,前方队员没注意捅了马蜂窝,我们后面的所有人受到了马蜂的包围,马蜂群有策略的将我们分割成两队,前面的五人中有两个队员被蛰了,后面的四人就只能蹲着不动只能让马蜂先走,差不多蹲了二十多分钟以后,马蜂才终于放弃,回到自己的家了。后面的人就换了一条路与前面的队员汇合。哈哈哈哈,真的是劫后重生呀!

几天的科考,在走完了海子坪的实验区和缓冲区较为边缘的地带后,我们终于向其核心区挺进,正值8月的酷暑,即便在竹林深处,我们仍然汗流浃背,但也不得不裹热前行,途中高脚蚊、蚂蝗、马蜂都是家常便饭。去往海子坪核心区的路上,在我们对海子坪保护片区进行科考期间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有趣又危险的事情。

在海子坪片区进行科考时我们我们有遇到成片的高脚蚊、蚂蝗以及马蜂…海子坪片区气候一个字热,这里有很多的蚊子,每天队员身上都会被叮得一片一片的肿,也会因为天气过热而起痱子。在上山科考时也遇到蚂蝗,感觉它们都是挑人的,几次科考途中都是我们的护林员被咬,蚂蝗它吸血时会分泌一种物质让你感觉不到疼痛,会让你感觉到痒,它一般吸饱后会自己离开的,但想想还是很害怕。我们每天最难的就是下山了,老话说的好“上山容易下山难”,每天因为时间问题,下山的时候我们都会选择较近的路,一般都是顺着河沟一直往下走……

这里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蕨类植物中唯一的乔木——桫椤;有成片的珙桐林;有较大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木瓜红的分布;还有最独特的毛竹林……

桫椤,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有“蕨类植物之王”赞誉。桫椤是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又称“树蕨”。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两种,其中一种是阴生桫椤,它明显的特征是叶片三回羽状深裂,和叶背面孢子囊群的形状。(当我们找寻到桫椤的时候,乌蒙山管护局的工作人员对我和同学们进行了随机采访,我们积极的参与并行动起来。同学们虽然有些害羞,反复确认着自己要问的问题和答案。不过这次的采访大家都很棒!就像我们的口号一样——生态保护做榜样,学院科考我最棒!)

毛竹,是禾本科、刚竹属常绿乔木状竹类植物,竿高可达20多米,粗可达20多厘米,老竿无毛,并由绿色渐变为绿黄色。这里的毛竹是天然野生的,它粗粗的竿让人忍不住想去抱它,行走在林中,有拍武侠剧的感觉。

斑叶兰,兰科,斑叶兰属。它刷新了我的认知,它的叶片居然是卵形,上面绿色,具白色不规则的点状斑纹,背面淡绿色。它生长的环境很低调,林溪边、岩石旁,很能让人忽视的那种。

猕猴桃,猕猴桃科,猕猴桃属。猕猴桃除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果胶和糖类等有机物,以及钙、钾、硒、锌、锗等微量元素和人体所需17种氨基酸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葡萄酸、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这里我们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猕猴桃——小叶猕猴桃,它特别的地方在它的果是小卵形,绿色,秃净,有显著的浅褐色斑点。

菌类,海子坪在人们的印象中只有毛竹,但也有稀奇古怪的蘑菇,它们有美丽的外表,却也让人避之不及。

……

海子坪片区地势较崎岖。当我们山脊上时,心中不免有些疑惑,路一般是在谷底、山腰,而这里的路都是在山脊上。在这里我们可以做到左脚云南右脚四川,左脚彝良右脚威信,还可以左脚彝良右脚镇雄。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勿谓一丝微,既缁难再白”。我们知道这次科考时间是短暂的,为了珍惜这次科考机会,我们与时间赛跑,白天科考,晚上加班,终不负此行,收获颇丰,相信对于学植物学的我们而言,更是满载而归。热爱植物的你们也赶快加入到我们队伍中,一起来体验大自然的奇观吧。

ICP备案号:滇ICP备14007228号-1